咨询热线:0516-83890238 欢迎访问江苏五洋停车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企业新闻

【华创机械】五洋停车(300420)深度报告:卡位智能停车生态圈,设备运营一体化开启成长新征程
发布时间:2019-1-18 14:54:00      点击次数:23084

投资要点:

1. 并表伟创、天辰,完美转型智能停车设备运营商。2017年公司完成对天辰智能的收购,立体车库业务“再下一城”,2018年1月,公司正式更名为五洋停车,完成向设备运营商的转型。目前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智能立体车库产品(占比64.3%)、成套自动化生产线业务(占比11.3%),传统的散料搬运设备业务(占比13.8%)。公司董事长学术出身,拥有丰富的产、学、研资源,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助力公司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2. 停车市场潜在空间巨大,政策频出引导产业“破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停车位比例严重偏低。随着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停车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以保守估计,2018-2020年我国每年新增停车泊位缺口有望达到723.8、975.9和911.2万个,机械式停车设备潜在空间有望分别达到215.3、236.8和260.5亿元。失衡的供需源于较低的投资回报率对社会资本缺乏足够的吸引力。2015下半年,停车产业政策密集出台,从土地供应保障、建设重点、资金来源及投资回报、停车收费和推动智能化信息化等方面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停车产业化序幕拉开。截至2018年底,我国停车场专项债累计发行规模2917.6亿元,截至2017年底,全国停车PPP项目投资规模达到988亿元,预计投建项目有望在未来两年年释放设备及运营增量。

3. 智能化暗藏停车产业未来,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智能立体车库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盘活存量停车资源,是我国缓解停车资源严重不足、利用率不高的重要突破口。在智能化趋势下,低端产能由于缺乏高端技术能力,难以迎合市场需求,应用范围将逐步缩小。而具备强大技术研发能力和资金实力的设备公司,更有可能突破技术瓶颈、顺利接入智能化场景,并依托设备优势延伸运营领域,实现跑马圈地和提前卡位,建立强大的竞争优势。未来,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向头部公司集中。

4. 双核布局,卡位智能停车生态圈。

  • 公司2015年收购我国机械式停车设备龙头伟创自动化,整合效果良好,伟创超额完成三年业绩承诺。2017年,公司并表天辰智能,形成“南伟创北天辰”的双核布局,公司在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领域的网点布局进一步完善,客户渠道和资源更加丰富,有望体现协同效应、提升市占率。

  • 随着2016年千亿级专项债募集和PPP项目启动,2018下半年,订单快速释放,公司预收账款大幅增长。2017年以来,公司着力加强基地建设,加大资本开支力度,投建东莞常平、江苏徐州立体停车现代化生产基地和自动化生产线,有望突破产能瓶颈,增强接单能力。

  • 公司战略定位“智能制造+停车资源+互联网”战略,致力于建设“产品+服务+资本”三位一体平台,强势进军运营板块。公司凭借强大的资金优势在停车需求较大的城市跑马圈地,获取优质停车资源,重资产模式为公司建立了较高的竞争壁垒,未来有望以经营性资产投资建设带动运营项目,发挥杠杆效应,打造良好的利润回流机制,持续增厚公司业绩。

5. 盈利预测:公司是立体停车设备龙头,切入运营完善产业链布局,市占率有望逐步提升。我们预计,2018-2020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38/2.48/3.57亿元,EPS 0.19/0.35/0.50元,对应PE 28/16/11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6. 风险提示:运营项目不及预期;商誉减值风险。



目录


正文内容


一、五洋停车:设备切入运营,完美转型智能停车设备运营商

江苏五洋停车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洋停车”)成立于2001年6月,原名徐州五洋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2月在创业板挂牌上市。公司原主业为散料搬运设备,2015年,通过发行股份+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伟创自动化100%股权,转型停车设备供应商,并表增厚业绩,2016年公司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分别大幅增长193.5%和235.0%。2016年开始,公司在智能停车及运营领域布局频仍,相继收购惠邦融资、泰壬科技、华逸奇、弘毅华浩、福建比硕、联合智能科技等公司,2017年,并购山东天辰智能停车有限公司,进一步深化智能停车领域布局。2018年1月,公司正式更名为五洋停车,完成向设备运营商的转型。


产品线不断丰富,“智能化”成关键词:

目前,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张紧装置、制动装置、给料机和两站及机制砂、工业机器人成套生产线、智能化机械式停车设备、物流及智能仓储系统、停车场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业务,其中智能立体车库产品已成为公司主要的营收来源,占比约为64.3%,此外,成套自动化生产线业务占比11.3%,传统的散料搬运设备业务占比13.8%。截至2018年三季度,五洋停车实现营收6.55亿元,归母净利润0.89亿元。

产品定位高端,定制化生产毛利率高:

  • 硬件方面,通过对散料搬运核心装置带式传输机整机特性深入研究,将动态优化设计的理论成功应用在生产经营当中,伟创自动化具有全部九类机械式停车设备制造资质,结合丰富的机械设计经验研制开发各类省力专机与机械手,集成为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智能仓储设备、智能停车库等智能装备。

  • 软件方面,公司软件事业部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产品进行软件研发,在硬件设备上预留信息采集、信息交互的各类数据结构,提升硬件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伟创自动化的工业机器人通过PLC完成指令输入,组件控制及信息搜集,并与上位机生产系统软件对接,实现统一控制,仓储管理和控制系统的软件研发进一步提高智能化水平。

公司充分发挥专业化方案设计优势,采用以销定产的方式,根据项目现场实际情况和客户特定需求进行产品设计,生产非标准化的定制产品,散料搬运装置、车库业务及成套生产线业务的毛利率分别达到43.4%、34.1%和33.2%。


董事长学术出身,公司具备创新基因:董事长侯友夫先生、董事蔡敏女士、寿招爱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30.68%,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侯友夫先生技术出身,博士学历,曾任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拥有深厚的机电一体化、复合传动技术学术背景,同时依托中国矿业大学,拥有丰富的产、学、研合作资源,有望为公司持续研发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和人才输入。上市以来,公司始终保持着较高的研发投入,研发人员占比15%左右,研发投入占比5%左右,自主研发的重型托盘式堆垛机、基于PLC控制的升降横移式自动化立体车库系统、智能自动化货物输送仓储系统、高性能自动化滚筒旋转输送分流及汇流技术、带式输送机智能装备及安全技术等已投入批量生产,进一步提升了公司产品竞争力和智能化程度。

二、潜在空间巨大,政策引导停车产业“破局”

(一)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停车行业供需矛盾加剧

我国汽车保有量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2004年以来,我国汽车保有量稳步提升,2004-2017 CAGR达到17.3%。2017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17亿辆,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仅为154.3辆,而同期日本和德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分别为612.5辆和610辆,是我国的3.97倍和3.95倍;2015年美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就已经达到816.1辆,为我国的5.29倍。相比发达国家,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处于低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我国汽车保有量仍有望继续增长,保守预计2018-2020年年均增长率能够达到10%。


新增停车泊位需求逐年攀升: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大城市小汽车与停车位的平均比例约为1:0.8,中小城市约为1:0.5,与发达国家1:1.1-1:1.3相比,我国停车位比例严重偏低,发改委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底,我国停车位缺口达到5000万个,而伴随汽车保有量的增长,每年新增停车泊位需求同样呈现上升趋势。按照发达国家车位与汽车保有量1:1.1的比例保守估计,我国2018-2020年每年新增停车泊位需求将分别达到2391.7、2630.9和2894.0万个。

2017年停车位缺口预计已增至7611万个,供需矛盾加剧:停车场可划分为传统停车场和机械式停车场。机械式立体车库利用机械存取停放车辆的整个停车设施,是停车设备的一种,具有存取方便,运行经济、维修方便、占地面积少、空间利用率高的特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2014年,我国新增机械式泊位数59万个,新增传统泊位数1106万个,合计1165万个,2009-2014年我国机械式泊车位渗透率仅为5%左右。2017年我国机械式停车泊位数81.8万个,07-17CAGR 21.2%,销售额148亿元,07-17CAGR 19.9%。由于2015-2017年我国停车泊位数据缺失,故保守假设近3年机械式停车泊位渗透率维持5%不变,则2015-2017年的新增泊位总数估算为1234.8、1457.3和1622.1万个,对应每年新增723.8、975.9和911.2万个泊位缺口,意味着到2017年底,全国停车位缺口已由2014年的5000万个进一步扩大至7610.9万个,增长52.8%,停车位供需不匹配的矛盾进一步扩大。


我们按照以下核心假设对2018-2020年国内机械式停车设备市场规模进行测算:

核心假设一:为满足我国停车需求,停车配建比需达到1:1.1;

核心假设二:国内汽车保有量在未来三年保持年均10%的增速;

核心假设三:单个机械式泊位平均造价1.8万元

同时,按照机械式停车设备在我国停车行业渗透率由5%到10%,依次提升1%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到2018-2020年我国机械式停车设备市场规模,如下表所示:即便以最保守的机械式停车设备渗透率5%预测,2018-2020年,每年我国机械式停车设备潜在市场规模也将分别达到215.3、236.8和260.5亿元。


除停车设备具有广阔的潜在市场空间外,停车场运营作为停车产业后市场,处于产业链的下游,同样具备巨大的市场潜力。据《2016年停车行业发展白皮书》数据,2016年全国停车消费总额4000亿元,汽车保有量1.94亿辆,对应单位汽车年平均停车消费约为2000元,以2017年全国汽车保有量2.17亿辆计算,整个停车运营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340亿元。


(二)失衡的供需与薄弱的投资回报率

1.公共配套和老旧小区改造成缓解供需矛盾的重点

我国停车行业仍以住宅配套建设为主,公共配套建设为辅:2017年,全国新增机械式泊位中住宅配建48.91万个(占比60.3%),公共配套18.64万个(占比23%),单位自用13.57万个(16.7%)。


我国停车产业潜在空间广阔,失衡的供需成为停车产业最大的痛点,其根源在于停车场的建设、投资、运营周期过长,难以满足社会资本对盈利性的要求,社会资本投建积极性不高,停车行业产业化进程缓慢,这在公共停车和老旧小区住宅领域更加明显。

按照服务的车流类型,停车位可划分为基本车位和出行车位,其中,基本车位用于满足车辆无出行时的长期停放需求,出行车位用于满足车辆出行时的临时停放需求,具有流动性较强的特点,主要应用场景为商业类、公共服务类配建停车位和路外、路侧占道停车位。医院、酒店、商业购物中心人流量大、停车需求旺盛且可用于配套停车资源的建筑面积较小,停产难、停车需求峰谷差距大的现象更加明显,机械式停车泊位能够充分利用地上和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2015年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以居住区、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轨道交通外围站点、医院、学校、旅游景区等特殊地区为建设重点,鼓励建设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等集约化的停车设施。


2.多方原因制约投资回报

不同于商业地产用地,停车场用地权属不明确、审批流程较长、盈利模式匮乏、项目获取困难、土地成本高昂等因素导致停车场用地投资回报期长、社会资本投建积极性不足。

1)土地供应问题

收益丰厚、投资回报期短的公共停车设施,大多选建于城市CBD、商业中心、医院、旅游景区等停车需求大的地段,而地方政府往往缺乏编制公共停车设施专项规划,停车用地的规划控制的实际实施效果不佳,尤其是中心城区的公共停车场用地,往往被改作他用,导致规划停车用地被占用、建设进程缓慢。

2)审批流程长

停车项目审批涉及多个环节,发改部门负责对停车设施项目进行立项审批,规划部门负责对停车设施统筹规划和项目选址,国土部门负责停车设施用地保障,建设部门负责停车设施建设方案审批,交通部门负责停车诱导、智能化系统和交通组织方案审批,城管部门负责对公共停车泊位进行管理,物价部门负责制定公共停车收费标准。审批环节过多,审批流程复杂,导致大部分停车项目因审批难而流产。

3)成本问题

停车需求大、矛盾突出的城市区域存在拆迁难、费用高等问题,公共停车场建设用地未纳入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只能通过招拍挂等有偿出让方式获得,土地成本较高,同时停车设施产权不清晰,地下停车库产权办理困难,无法分割转让。停车场规划用地有限,土地取得成本过高,摊薄投资者回报。此外,停车场投建缺乏资本支持,社会资本普遍面临成本高、融资难的问题,进一步降低了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

4)停车场建设收入

停车场收入模式单一,主要是通过停车收费收回投资成本,且往往采取政府指导定价的方式,收费标准较低,即使通过配建一定面积的商业也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回笼资金。

可见,过长的投资回报削弱了社会资本参与停车产业的积极性,导致行业整体市场化程度偏低,供给相对不足,成为我国停车场供需失衡的根源。


(三)政策引导供给侧改革,停车产业化大幕拉开

2015年下半年以来,停车产业政策密集出台,并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6)和“十三五”规划,停车产业化拉开序幕。国家层面,从规划、建设、管理、土地、投融资、收费、信息化等多个层面基本完善了政策体系;地方政府层面,也密集出台实施方案与细则,以解决停车产业化困难的问题。

此外,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中提到,要构架更加成熟的消费细分市场,壮大消费新增长点,住行消费方面特意提出要加强城市停车场和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政策定性停车产业促进消费提档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停车场新建投资成为鼓励内需和新基建的重要抓手之一。


从发布政策来看,现有文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推进停车产业化进行改革,直击停车行业投资回报率低、投资回收期过长的痛点:

  • 土地供应保障方面:政策提出要加强公共用地保障,中心城区功能搬迁等腾出的土地应规划一定比例预留用于停车设施建设;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以划拨方式供地;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同一地块上只有一个意向用地者的,可以协议出让方式供地。

  • 建设重点方面:以居住区、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轨道交通外围站点(P+R)、医院、学校、旅游景区等特殊地区为重点,在内部通过挖潜及改造建设停车设施,并在有条件的周边区域增建公共停车设施。鼓励建设停车楼、地下停车场、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等集约化的停车设施,并按照一定比例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建设。政策将建设重点定位于公共配套和居住配套,通过新增和内部改造挖潜两种方式缓解停车场布局规划不合理和供应紧张的问题,同时,鼓励引导地下停车场、机械式立体车库建设,以充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 资金来源及投资回报方面:利用公共资源建设停车设施,鼓励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BOT)模式,政府投入公共资源产权,与社会资本共同开发建设,采用放弃一定时期的收益权等形式保障社会资本的收益,减轻了民营企业拿地成本,从而提升投资回报水平;允许在不改变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的前提下将部分建筑面积用作便民商业服务设施,收益用于弥补停车设施建设和运营资金不足。

  • 停车收费方面: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逐步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全面放开社会资本全额投资新建停车设施收费。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停车设施,统筹考虑财政投入、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遵循市场规律和合理盈利原则,由投资者按照双方协议确定收费标准;对于路内停车等纳入政府定价范围的停车设施,健全政府定价规则,根据区位、设施条件等推行差别化停车收费。

除国家层面外,地方层面也积极出台政策和实施细则,包括:优惠政策、停车管理、规划建设、审批流程、收费管理、信息化、配建标准、资金支持、机械化停车等,努力推动各地停车产业化,解决停车难的问题。政策出台最多的省份包括:山东、江苏、湖北、福建、广东和广西。


盈利模式多元化、政府以产权入股及利用率提升后,投资回报期将显著缩短:

1)盈利模式多元化提升投资回报:

我们以福州某城市停车场建设项目为例,该项目拟建设28个公共停车场,总用地面积11.61万平方米,总建设面积33.41万平方米,新建机动停车位7526个,用于社会车辆停放。此外,项目建设充电桩1500个,大型广告位(10㎡/个)56个,中型广告位(1.2㎡/个)1456个,配套服务用房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主要用于零售、车辆维修等商业出租。拟投资总金额14亿元。

假设一:充电桩、广告位、配套服务用房投资金额在总投资额中占比15%,即额外配套项目的投资总额约为2.1亿元,用于停车场建设项目的投资额11.9亿元;

假设二:车位出租业务成本费用在总成本费用中占比85%;

在单一商业模式下(即停车收费为唯一盈利来源),按照车位出租净收益,停车场的投资回收期约为6.63年左右。


而在可配套额外商业、充电桩、广告等多种盈利场景的模式下,停车场项目的投资回收期可缩短至4.65年。可见,放开政府干预定价、采用更加市场化的方式经营停车项目后,项目投资回报将有所提升,从而激发社会资本参与停车场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2)政府以公共产权作价入股提升投资回报:

在PPP模式下,政府以公共土地产权作价入股,停车运营商无需支付高昂的拿地成本,从而能够极大地提升投资回报水平,而在普通模式下,停车运营商需支付土地租金,我们按照场地每年租金的差异对停车运营商的投资回报进行敏感性分析。涉及到的重要假设包括:

假设一:车库容量300个泊位,每个泊位造价1.8万元,则项目初始投资540万元;

假设二:车库需要管理人员10名,管理人员年均成本4万元;

假设三:单位泊位年投入运营维护费用2000元;

假设四:车位使用率为50%。

随着场地租金的增加,投资回报期被逐步拉长,当场地年租金超过150万元时,停车运营商需要10.1年才能够收回成本,如果考虑折现,这一期限还将更长。PPP模式开创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新空间,对提升停车项目回报率具有重要意义。


3)停车泊位利用率提高提升投资回报:

沿用上述假设,我们对停车泊位使用率的变化对停车项目投资回报的影响进行了测算,发现当停车泊位使用率从30%提升至50%时,投资回收期从5.6年缩短至2.4年,当使用率进一步提升至80%时,投资回收期缩短至1.3年。


专项债发行启动,投建项目有望在未来两年释放设备及运营增量:

截至2018年底,我国停车场专项债累计发行规模2917.6亿元,累计发行数量267支。根据专项债募集说明书披露,新建停车场的建设周期3年左右,基建完成之后,停车设备进场安装,为整个项目的后段工程,对于停车设备供应商而言,相应的设备订单有望从2018年开始陆续释放,而随着停车场建设完毕投入运营,停车运营市场同样将迎来巨大增量空间。



此外,截至2017年底全国停车PPP项目投资规模达到988亿元,金额较大的项目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山东、江苏、陕西、河南、湖南、贵州等华北、华东及西南片区,PPP项目总数达174个,其中识别阶段项目占项目总数的61%,准备阶段项目占13%,采购阶段项目占16%,执行阶段项目占10%。可以预见,随着现有停车PPP项目的推进和落地,未来3年,我国停车设备及运营市场空间都将逐步打开。

三、格局分散,高端需求促进低端产能出清

停产行业主要参与者包括停车设备制造商和不从事停车设备制造、仅提供停产产业运营服务的企业。在停车设备供应商中有部分企业由电梯、钢结构、搬运车生产商转型而来,例如:首长国际、东方电梯等,西子停车、深圳伟创、天辰智能、大洋泊车等企业则是多年专业从事停车设备的供应商。

1.  竞争主体众多,小散乱特征明显

机械式停车行业具有政策准入壁垒,停车设备生产企业应取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起重机械),所投产的各类机械式停车设备在投放市场前,应申报资质申请表,国家质检总局下设特种设备质量监督部门,对机械式停车设备实行生产、安装、维修许可证制度。相关企业必须取得资质方可开展经营。2017年取得机械式停车设备生产资质的企业数量已经达到577家,较2011年增长295.2%。机械式停车设备可分为升降横移类、简易升降类、平面移动类、巷道堆垛类、垂直升降类、垂直循环类、水平循环类、多层循环类和汽车升降机九种,同时具备全部类型机械式停车设备生产资质的企业不足35家。


行业第一有望易主:2017年,行业前三十企业国内销售额110.42亿元,占上报企业销售总额的74.7%,安装泊位数59.1万个,在国内新增泊位中占比72.9%。行业内营收规模最大的杭州西子智能市占率仅为5.3%(2017年收入估计为7.8亿元左右),五洋停车并购深圳伟创和天辰智能后市占率约为4.7%,居行业第二位。从2018年机械式停车设备招标情况看,杭州西子、深圳怡丰、唐山通宝、深圳伟创、江苏金奥、杭州大中泊奥、山东天辰是业内规模较大的公司,杭州西子、深圳伟创和山东天辰中标数量分别为57、22和15个;从中标金额看,中标金额前十位的项目中深圳伟创夺得1.35亿元,占比28%,杭州西子获得3197万元,占比6.6%,而2017年中标前十位金额中深圳伟创仅占10.4%,杭州西子占比达到21%。预计2018年,五洋停车市占率有望超越杭州西子,获得机械式停车设备行业头把交椅。

2.  智能化暗藏停车产业未来,低端产能将逐步出清

智能立体车库是我国缓解停车资源严重不足、利用率不高的重要突破口:2016年我国停车缺口率50%,平均空置率51.3%,上海、重庆现有车位使用率只有40%和48%。立体停车库占地面积较小,约为平面停车场的1/2~1/25,空间利用率比自走式停车库提高75%以上,且可以根据场地特点及停车需求进行灵活设置,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管理和维护容易的特点,且接入智能化解决方案后能有效提升停车资源利用效率,盘活存量资源,将使我国停车产业面临的供需困境将得到极大的缓解。

政策引导,智能化将成主流发展趋势:七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特别提出,要推动停车智能化、信息化,建立停车基础数据库,实时更新数据,并对外开放共享;促进咪表停车系统、智能停车诱导系统、自动识别车牌系统等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加强不同停车管理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促进停车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支持移动终端互联网停车应用的开发与推广,鼓励出行前进行停车查询、预订车位,实现自动计费支付等功能,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因寻找停车泊位诱发的交通需求。从2016年停车行业招投标市场类型看,道路停车/智慧平台/停车诱导这类智能化应用场景占比9.2%,停车管理系统占比25.7%,我国停车行业智能化已经开启。



立体车库有望在高端领域实现主流车库类型的替代:立体停车库内部结构复杂,完全由曳引驱动机、导向轮、载车板、横移装置、控制柜、召唤操作盘、升降回转装置、搬运器等机械停车设备构成,涉及整合设计、动力传递、自动化及电气控制、安全保护等技术,对产品设计、制造工艺、集成技术、安全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平面移动、巷道堆垛、多层循环、水平循环为代表的仓储式机械式停车设备和以垂直升降、垂直循环为代表的塔式停车设备技术更为高端,更适宜繁华市中心、大型密集式存车等应用场景,未来有望在高端领域逐步替代以简易升降式、升降横移式为代表的经济型停车设备。


我们认为,在智能化趋势下,低端产能由于缺乏高端技术能力,难以迎合市场需求,应用范围将逐步缩小。而具备强大技术研发能力和资金实力的设备公司,更有可能突破技术瓶颈、顺利接入智能化场景,并依托设备优势延伸运营领域,实现跑马圈地和提前卡位,建立强大的竞争优势。未来,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向头部公司集中。


四、双核布局,卡位智能停车生态圈

2017年,五洋停车完成对天辰智能的并表,建立起“南伟创北天辰”的双核格局,进一步拓展了业务覆盖领域。

(一)并表伟创、天辰,协同效应显著

1.伟创自动化

伟创自动化成立于1993年,拥有20余年自动化设备制造经验,致力于提供自动化控制系统与信息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柔性生产线、机械式停车设备物流及仓储自动化成套设备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成熟且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截至2015年上半年,机械式停车设备、工业机器人本体及成套生产线、物流及智能仓储设备分别贡献营收1.17亿元/654.1万元/3022.6万元,占比76.1%/4.3%/19.7%。截至2018H1,伟创自动化实现营收2.45亿元,同比增长15.6%,13-17CAGR达到21.7%。



技术实力雄厚,软硬件优势兼具:伟创自动化多年来一直深耕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控制系统,能自主生产制造包括升降横移(PSH)、垂直升降(塔库)(PCS)、平面移动(PPY)、垂直循环(PCX)、巷道堆垛(PXD)、多层循环(PDX)、简易升降、升降机、汽车转盘等九大类产品。通过成立软件事业部,聘用软件程序开发人员,进一步加强软件实力。目前,公司通过PLC预留信息采集、信息交互的各类数据接口,使自动化设备上采集的数据通过通信串口发送至上机位,与管理系统进行信息交换,完成自动化工作程序,打通了信息采集、自动化控制软件与本体制造等部分环节。

品牌效应显著,客户资源丰富:伟创自动化的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生产线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医疗设备、IT电子行业、机械停车、立体仓储等下游行业。公司采取定制化生产非标准化产品的方式,迎合客户需要,培育了一批高端客户群体,冠捷显示、海信、海尔、美的、TCL等著名品牌制造商, 顺丰速运与京东商城等一流的物流或电商企业,万科、万达、华润等一流的房地产开发商均为伟创自动化的稳定客户。

营销网点布局广泛:伟创拥有东莞常平、清溪、合肥、徐州、山东禹城五大生产基地,面积超30万平米,贯穿南、中、北部,并将业务拓展到了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海外国家。伟创立足深圳,建立广泛的营销服务网络(30多家办事处,100多个售后服务网点),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为政府机关、医院、学校等多家组织提供智能停车整体解决方案,所承建的停车项目泊位数超过30万个。



整合效果良好,伟创超额实现业绩承诺:根据收购时业绩承诺,伟创自动化2015-2017年累计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不应低于15000万元,伟创实现17690.08万元的扣非归母净利润,超过承诺数2690.08万元,完成承诺盈利的117.93%。


2.  天辰智能

天辰智能成立于1997年,专业从事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为客户提供安装、保养等一体化服务。拥有升降横移类、简易升降类、垂直循环类、平面移动类机械式停车设备制造资质,凭借多年来技术沉淀和项目经验积累,智能搬运器性能稳定,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天辰智能立足山东地区,向华北、东北、华东、西北、西南、华南地区辐射,拥有良好的供应业绩,并向北美、南美、欧洲等海外国家出口相关设备。主要客户包括:施耐德、欧姆龙、西门子、中国中铁、万科、保利、中海地产等大型公司。



并表伟创、天辰后,五洋停车在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领域的网点布局进一步完善,形成区域互补,客户渠道和资源更加丰富,有望体现协同效应,进一步提升市占率。


(二)停车行业快速崛起,设备业务率先受益

随着2016年千亿级专项债募集和PPP项目密集开展,各地筹建的停车场项目进入设备招标采购阶段,2018年下半年,政府项目订单快速释放。据MRCPO统计,2018年Q1-Q3,机械式立体车库招投标项目分别为502、706和857个,各季度环比增长40.63%和21.39%,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6%、7.8%和8.1%,呈现加速增长态势。公司凭借在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方面多年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伟创自动化领先接入智能化场景的研发优势,在停车产业内具有良好的口碑和品牌效应。住宅和公共配套停车设施对安全性和质量品质要求更高,公司技术优势有望助其获得更多优质订单。整合伟创、天辰后,公司市占率达到4.6%,优势明显,有望率先受益下游行业高景气。

订单大幅增长截至2018年三季度,公司预收款1.9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3.4%,公司中标后,与客户签订合同,前期一般收取合同金额10%-30%的预收款,项目周期可达10个月以上。按照15%-20%的预收款推算,公司全年新签订单有望实现13-18亿元。



有序推进基地建设,缓解产能瓶颈:2017年以来,公司着力加强基地建设,加大资本开支力度,投建东莞常平、江苏徐州立体停车现代化生产基地和自动化生产线,2017年和2018年前三季度资本开支分别达到3075万元和3370万元。预计2019年初,东莞常平基地、徐州停车设备智能化生产线将正式投入运营,从而提升公司现有产能,增强订单交付能力。


(三)“跑马圈地”延伸运营业务,“建设+运营”动力转换推升未来业绩

创新业务拓展模式,强势进军运营板块:立体车库运营需要较高的技术沉淀,公司战略定位“智能制造+停车资源+互联网”,致力于建设“产品+服务+资本”三位一体平台,技术实力强大,品牌受到业内广泛认可。强大的资本平台优势,为公司与政府合作、拓展停车场开发、运营、管理服务一体化运营业务提供资金保障。公司采用与政府合资共建、BOT、EPC以及与产业资本合作等多元化方式,拓展停车产业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业务。2018年6月13日,公司及弘毅华浩(子公司)与徐州老工业基金、盛世国金共同出资设立江苏五洋智能装备产业投资基金,以股权和实业形式投资于停车场、智能制造等相关产业类项目,发展产业基金合作模式。目前,公司在福建南平、云南昆明、江西南昌、辽宁沈阳等城市的停车项目先后落地,云南省阜外心血管医院项目、福建比硕项目等已投入运营,正逐步积累起停车场开发模式的实践经验。

拓宽停车资源覆盖范围,实现提前卡位:线下停车资源属于重资产,具有排他性和独占性,一旦获得,容易在智能化、标准化接口方面实现突破,并快速复制,从而建立较高的竞争壁垒。目前,公司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和创新融资模式,陆续在汽车保有量较高的沿海发达省市以及部分内陆城市“跑马圈地”,2017年全国汽车保有量超过200万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广东、山东、浙江、河北、江苏、四川、重庆、云南等省份,而公司目前已在江苏、浙江、深圳、安徽、广东、北京、福建、厦门、湖北、贵州等市场需求较大的区域开展停车场投建建设运营项目,占据核心资源,实现提前卡位。重资产停车资源有望为公司打造坚实壁垒,在长期实现稳定持续的现金回流。



运营业务激发杠杆效应,“建设+运营”动力转换推升业绩:公司运营资产包括存量停车资源、整合联盟社会公共停车资源、新建停车资源,运营新建比约为4:1,故每新建1亿元停车资源,对应运营资产管理规模为4亿元,杠杆效应为1:4。相比于设备业务,运营业务提升空间更大,且以增量带动存量,整合现有优质资产进行运营,能够发挥经营资产的杠杆效应,改善单独投资设立运营模式带来的投资回报期过长的问题。截至2018上半年,公司停车运营业务收入仅为34.48万元,贡献毛利11.92万元。运营项目前期投入较少,且可在未来通过接入广告、充电桩、维保、大数据等后市场增值服务提升回报水平,未来运营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绩驱动力。


五、盈利预测与估值分析

五洋停车是我国智能立体车库行业龙头公司,已实现停车设备、停车场建设、停车运营全覆盖的完整产业链布局。我国停车供需矛盾突出,政策密集出台引导停车行业产业化发展,公共配套停车需求有望持续释放。公司收购伟创自动化、天辰智能并完成整合,市占率跃居行业第二,设备业务有望率先受益停车建设需求爆发。相比设备需求,停车运营市场包括停车资源存量盘活和新建停车资源运营,市场空间更大,公司产业链布局完备,凭借技术创新优势已顺利接入智能化应用场景,多个运营项目已开展运营,未来有望持续增厚公司业绩。

我们预计,2018-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5、13.44和18.65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38、2.48和3.57亿元,EPS 0.19、0.35和0.50元,对应PE 28、16和11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六、风险提示

运营项目不及预期;商誉减值风险。


来源:华创证券研究


您感兴趣的文章
上一条:头条 | 五洋停车伟创公司荣获“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智慧停车示范平台”两大殊荣
下一条:劈波斩浪 聚力远航 ——五洋停车辉煌2019!